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

一日宇老:[竹60]

新竹縣竹60鄉道
§ 竹60 鄉道

竹60鄉道連接尖石和新光部落,長度47.61公里,是全台第二長鄉道,高低落差1300公尺則是全台第一(wikipedia)。

--

很久沒和大瑄一起出遠門,興起去了宇老,又是一天130公里的旅行。小100和後座乘客好辛苦。宇老在往尖石後山的路上,是進入司馬庫斯、鎮西堡等部落前的最高點,海拔約1500公尺。


也許很多人覺得山裡的風景不都那樣,但騎著車張望著壯闊的天光,總讓我忘記許多煩惱,彷彿山景可以療癒,山風可以滌淨紅塵紛擾。偶開天眼覷紅塵,可憐身是眼中人。我們終究無法逃離自己人生的庸庸碌碌,但是偶爾讓自己暫時忘卻使人心煩之事,丟下那些讓人心煩之人,仍是人生樂事。

進入尖石後會先經過青蛙石。並沒有真的找到那塊岩石,一旁倒是有很可愛的青蛙彫刻,好像還有蝌蚪?實在很有喜感。

之後一路彎延爬升,約20公里路。路途遠,車速也無法快,但邊看著美麗景致,遇壯麗處隨時下車休息欣賞,到宇老並不覺得騎了很久的車。宇老海拔高,儘管是在中午抵達,還是有些許涼意。

竹40路上
§ 前往宇老,竹60的路上。

宇老 最高點
§ 宇老最高點。經過這個彎就是宇老派出所和觀景台。

這裡接近宇老派出所,視野很好,我們在此看風景,隨後兩台輕過的車子也一起停下。他們告訴我們這裡是最高點,比宇老觀景台還高。原文社學弟曾經和我說,宇老沒有什麼,建議我花兩天去司馬庫斯或後山其他的部落。我們專為宇老來此一遭,卻在抵達一刻便覺得值回票價。事實上也不用票,只有辛苦的小100和油錢而已。我也想去許多人造的景點,譬如很紅的薰衣草森林,我喜歡他們親手打造的花園,喜歡那些花草,更喜歡自己蓋花園的氛圍。然而大自然鬼斧神工,往往更是厲害的藝術師。我不曾親見任何世界奇景,但光是小小的台灣,便讓我幾度迷戀。

宇老觀景台

宇老觀景台
§ 宇老觀景台

在宇老觀景台拿出從內灣老街帶上來的烤香腸,香腸尚溫:P。我們坐在亭子裡,一口香腸,配一口蒜頭,一起看遠方的風景,很是滋味。如果說幸福非得有張臉,對最近的我來說,就是這樣的畫面吧?兩個人在山上啃香腸XD

而後我們繼續前進探路,宇老後下山約10公里,就來到秀巒部落了,進入後山的檢查哨便設在這裡。這裡有民宿,有在溪裡的溫泉,也有間小小的秀巒國小。沒有準備進後山,野溪溫泉也似乎出了點問題不能下去,我們便往國小裡探探。「在這裡教書的老師真的很偉大。」大瑄這麼說。我記得我小時候轉過學,來到一間門口有著中國式庭園造景的小學,那小橋流水假山是我快速答應轉學的重要理由。秀巒國小則是真正在山裡了。

秀巒國小
§ 秀巒國小的操場,中央的H是直升機的降落點。

如果在平地的城市也有這麼樣的小學,那時的我肯定愛死了。當然這基於一個不可能的假設。那麼真正在這裡生活的孩子們呢?他們是否如學校標語上寫的一般:我愛家鄉?或許對這個年歲的孩子來說,不曾見過異鄉,所以家鄉也不是完整的概念吧?

幸福快樂有好多標準,我們實在很難比較,究竟是生長在城市小學的孩子快樂點,還是生長在山地小學的孩子。我們沒得選擇出生的地方,但這似乎應許著兩種不同的人生方向。或許城市的小孩要補習補才藝很累,但他們同時也擁有了相對優勢的資源。那山裡的孩子呢?他們下課後都在幹麻?如果讓所有的人能夠重新選擇自己的家鄉,重頭活一次,這該是多難的選擇題?

像我這種(短暫的)入侵者,永遠不可能真正認識一個地方。自然加上人文,才是他們真正的模樣。我們往往用相機逕自攫取畫面,離開,卻不知道那裡的人與山,怎麼過他們的一天。我們在宇老買柿子。一個約略國中年紀的男孩唱著歌炸著豆腐,對我說「等等唷我現在很忙」,一會兒蹦蹦跳跳地走向我,又滑稽地做扭到腰的樣子,「阿,我扭到了」然後慢慢前進,對著我笑了一下。而後另一個女孩出來,為我秤了重,然後以有點生疏的口吻說:「下次再來買喔」。

這幾乎是我與當地人互動的全部了。無從更了解某地的人,是我每次旅行的遺憾。我記得神父說過,唯有去了解別人,我們才能了解自己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認為旅行是在追尋自我吧。除了風景,我還想知道風景裡的故事。

秀巒國小操場上的排球
§ 秀巒國小操場上的排球

大約時程(機車): 新竹→內灣(40min)→宇老(1h30min)→秀巒(30min)